立即使用

教管助手,提供了需要什么样“智能化”家庭作业的解决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专门提出“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拍照搜题”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家中,学生在做作业或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会用到。家庭作业具有强化知识基础、巩固课堂学习、延展育人目标等功能。好的家庭作业需具备个体适宜性、科学精确性和联系生成性等特性。个体适宜性是指家庭作业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宜的配置,达到家庭作业的“个性化”。科学精确性是指选择对个体最科学高效的内容和形式。联系生成性则意味着家庭作业的内容应与教学过程发生联系,并最终反馈到教学过程中。

智能信息技术在促进家庭作业达到以上“三性”上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只要贴上“智能化”的标签,优秀的家庭作业设计就完成了。“智能化”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学科理论和评价实践基础,帮助系统积累丰厚而有层次的题库,研发科学而有精度的算法,进行高质量而有深度的价值引导。而这些要素,是绝大多数当前流行的家庭作业应用所欠缺的。

当下流行的作业应用大多以“自备题库”作为卖点之一,然而这些应用往往存在题库缺乏厚度的问题:一是题库的“量”小,特别是分散到具体的知识或方法上,这些应用的题目储备往往极小,学生很容易“凿穿”。二是认知层次单一,这些应用不能把从低到高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储备完全,更不能推断出学生在具体知识或方法、乃至整个学科上的理解深度和认知层次。这些应用自备题库尤其缺乏将相关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的问题任务,以及要求复杂、高深思维加工的问题。因此,这些应用中的所谓“作业”和“问题”与传统意义上的“刷题”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用“智能”的“新瓶”将学生困在了重复的“旧酒”中。

当前的不少作业应用,所谓“智能化”,不过是根据学生在知识点上的答题对错进行判断,并不能推断学生在这一学科或具体知识方法上的思维深度和水平。这些应用不能根据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具体的认知或思维深度水平为其选择最科学的、最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个体发展的适切性问题,更不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变化循序渐进地为其安排最适宜发展的扩展性问题,能做到的仅仅是传统的随机问题的简单重复。无论是个体适宜性还是科学精确性,这些以所谓“智能化”为卖点的作业相关应用都不能达到。

当前不少以“智能化”为卖点的作业应用,其“智能化”集中于“拍照搜题”模块,但家庭作业中的题目任务与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等不相称的问题并未解决,不仅如此,“拍照搜题”反而而会掩盖这一问题。通过“拍照搜题”,不少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放弃思考,转而依靠“搜题”获得的“标准答案”。在“拍照搜题”所营造出的幻境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无法为个体设置最适宜的发展预期,更遑论“因材施教”。

理想中真正的“智能化”家庭作业系统,应该具有有厚度和足够思维层次的问题任务资源库,具有能够准确推断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并据此合理为学生匹配个性化任务的精确算法,同时具有能够对学生和教学实践进行充分指导和深度反馈的系统。真正的“智能化”家庭作业应总量更少、个性化更强、师生负担更轻、与教学联系更紧密。作业中的题目和任务应更具多样性,更有价值引导作用,对师生的指导更精确。教管助手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全面开启教育数字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