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使用

面对数字一代,传统教育模式陷入困境,变革迫在眉睫!

迈入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几乎彻底而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唯独对教育的影响似乎十分有限,好像只是教学工具和硬件设施得到了升级和改善。面对数字一代,传统教育模式陷入了怎样的困境?未来的教育该如何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现在的环境已经不是工业时代的环境,互联网给我们造就了一个新的空间。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对教育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对流程进行再造,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的、个性的、自由的发展,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回顾人类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产生社会形态的转型,特别是对教育产生的作用,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农业社会主要是私塾制的教育,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知识主要是集中在教师的身上,学生依附于教师;到了工业时代,我们进入了现代教育模式,以教室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因为它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教育,但是也带来了同质化问题;到了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跨界的能力、计算思维的能力。但现在这种工业化教育的支撑体系很难支撑起21世纪人才培养的“彩虹桥”,这就有很多的不适应。

第一个,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对象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大致有一个划分,那些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进入了数字时代,但是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数字移民”,他们是从模拟时代过来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不适应,就存在着数字鸿沟问题。

第二个,是优质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也是长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几年无论是国际上还是中国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互联网就是放大器、倍增器,如果处理得不好,也有可能会加剧新的鸿沟。

第三个,我们还可以看到教育节奏的不适应。比如说出国的人数已经达到60多万,而且年龄也逐渐地低龄化,到中国来留学的也将近50万,人的流动加速。

第四个,是资源流动的加快。特别以“慕课”为代表的资源的流动、跨校的流动甚至跨境的流动。

第五,就是知识的生产速度加快。农业社会知识的全面变化估计800年到1000年才一次;工业社会估计在80年到100年;到信息社会,很可能在5年到10年就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反过来看,教育的改变还是比较缓慢的,所以“乔布斯之问”,大家也都清楚,为什么IT(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就是一个节奏的冲突。

再一个,人才的产出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型的人才,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创新人才。学校里很多专业的设置、内容的设置,包括我们人才培养的方法、效果是与社会的需求是有脱节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评价体系与人全面发展的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我们的应试教育基本上还是唯分数、唯升学、唯考试等等,这样的现象还是存在。现在的环境已经不是工业时代的环境,互联网给我们造就了一个新的空间。特别是近两年来“ABCDEFG”这些新型技术的导入,A就是人工智能,B就是区块链,C就是教育云、云技术,D就是大数据等等,这些为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变是迫在眉睫的,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对教育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对流程进行再造,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的、个性的、自由的发展,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教管助手,适应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方法,打造十堰教育信息化云平台,为十堰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面开启教育数字化模式